国内动态

透过数字看花卉产业30年发展变化

2015-01-16

1984年11月1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慕华的亲自倡导下,中国花卉协会成立了。从成立之日起的30年来,中国花卉协会不断成长壮大,为我国花卉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加之这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花卉产业也得以全面恢复、发展和振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中国花卉协会成立的1984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仅1.4万公顷,产值仅6亿元,出口额不足200万美元(见表1)。随着农村家庭承包制的确立,特别是中国花卉协会和各地花卉协会的相继成立,花卉生产进入有组织发展阶段,花卉生产、市场和流通日趋活跃,到1990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发展到3.3万公顷,销售额18亿元,花卉出口额2200万美元。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绿化美化需求不断增加等利好条件下,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进程也得以加快,到1998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近7万公顷,销售额99亿元,花卉出口额3168.3万美元。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全国花卉业统计数据正式被收录进入《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业统计资料》,使业内人士对每年全国花卉业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概貌性的了解。

从1998年到2013年,全国花卉业统计数据已发布了16年。尽管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数据并不一定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我国花卉业30年来的恢复与发展历程,但透过近16年来全国花卉业的统计数据,仍可以看到30年来我国花卉产业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生产规模呈梯度增长

1998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仅近7万公顷,到2013年已发展为122.7万公顷,增长幅度达1657.3%,年均增幅达23.1%。从图1、表2可以看出,1999年、2001年、2004年、2005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均比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因为1999年和2001年的基数较小,实际增长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真正增长幅度******的是在2004年和2005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43万公顷增长到2005年的81万公顷,两年间增长38万公顷,尤其是2004年比2003年增长47.9%,幅度之大令人吃惊。2006年,种植面积大幅回落至72.2公顷,下降幅度达10.9%,这也是16年中种植面积惟一的一次下降。在之后的两年中,面积平稳增长,但从2009年开始后的5年时间里,面积的增长幅度又明显加大,年均增长幅度达10.1%。

绿化观赏苗木是全国花卉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的“主力军”。2004年和2005年,全国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房地产业的兴起,大幅拉升了苗木种植面积。广西、安徽、陕西、湖北等省出现了不少新兴苗木产区,苗木种植面积大幅上升。而江苏、浙江等传统苗木大省也出现了不少新的苗木生产区。不过这些新发展的地区种植的一般都是一些常规品种,小苗较多。2008年底到2010年底两年时间内我国投入4万亿拉动内需,城市园林绿化开始了新一轮的建设热潮,再次大幅拉升了市场苗木需求,2010年到2013年苗木种植面积开始了新一轮上涨,年均上涨12.5%,即平均每年全国的苗木种植面积增加6万多公顷。 从图2、表2可以看出,1999年全国花卉销售额达541.3亿元,比1998年的99.0亿元增长446.8%,亩均销售额达2.9万元,从实际情况看不太可能,这应该是由于统计单位不一致的原因造成的,只能作例外处理。除1999年外,其余年份花卉销售额均呈一定的幅度增长,并且与种植面积的增长幅度基本一致,年均增长幅度达17.8%。

我国花卉出口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尤其是2004年花卉出口额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进一步提振了花卉生产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的信心。同1999年的花卉销售额一样,2006年的可能也因为统计单位不一致,花卉出口额从上一年度的1.5亿美元大幅增长至6.1亿美元,增长294.9%,接近2013年的出口额,这也只能作例外处理。从图3、表2可以看出,除2006年外,其余年份花卉出口额均呈不断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19.9%。

2000年到2005年是我国花卉生产规模快速扩张的几年,花卉生产面积从不到15万公顷快速增长到80多万公顷。2006年之后到2013年,随着城市园林绿化苗木需求的逐渐减缓,种植面积大幅降低,年均增长7.9%,而销售额年均则增长12.6%,出口额年均增长12.3%。种植面积、销售额、出口额三个数字的此消彼长说明我国花卉产品质量上升,花卉产业基本进入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产品结构不断调整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花卉消费市场基本实现了品种多元化,鲜切花、盆栽植物、观赏苗木及药用、工业用花卉等并头并进。随着花卉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花卉产品主要集中在观赏苗木、盆栽植物、切花切叶三种类型上。以2013年为例,三者的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80%,销售额约占总销售额的82.9%,其中绿化苗木的种植面积和销售额均占总种植面积和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

从图4可以看出,中国花卉产业也在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其中苗木市场的变化总是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息息相关。2004和2005年,苗木种植面积的大幅拉升,与全国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房地产业的兴起有很大关系。而2010年到2013年苗木种植面积新一轮的上涨,与2008年底到2010年底两年时间内我国投入的4万亿拉动内需有直接关系。与苗木市场截然不同的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进入家庭的盆花、切花则稳步提升,尤其是从2004年以后提升幅度相对加大。2005年全国鲜切花销量95.3亿支,是1998年20.3亿支的4.7倍;2013年全国鲜切花销量上升到190.6亿支,是1998年的9.4倍。2005年全国盆花销量27.4亿盆,是1998年6.9亿盆的4倍,2013年再次翻番,达55.6亿盆,是1998年的8.1倍。我国花卉产品彻底扭转了90年代初花卉市场季节性、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所有花卉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并基本实现了周年供货。

此外,我国花卉区域布局也渐趋合理,云南已成为全国******的鲜切花生产供应基地。以2013年为例,云南鲜切花种植面积已达1.12万公顷,鲜切花生产面积、销量、销售额分别占全国鲜切花生产面积、总销量和总销售额的21.86%、39.39%和23.57%;鲜切花出口额达1.67亿美元,占全国鲜切花出口额的49.72%。此外,浙江、江苏、山东、四川以观赏苗木生产为主,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福建以盆栽植物为主,产品除销往全国外,还出口到世界近50个国家和地区;广东观赏苗木、盆栽花卉和鲜切花类产品相对均衡发展。

保护地栽培面积大幅提升

一个国家的园艺设施水平,可直接反映各个时期农业生产的先进程度。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花卉产业的发展及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花卉保护地栽培设施越来越得到重视,保护地花卉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1998年我国花卉保护地生产面积仅6958.3公顷,到2005年增加到3.8万公顷,是1998年的5.5倍。2005年以后,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提升幅度明显加大。但从表3可以看出,2007年的花卉保护地所有类型的栽培面积均比2006年呈倍数增长,总面积是2006年的3.3倍,是2008年的2.5倍,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能作例外处理。到2013年,我国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已增长到13.4万公顷,是1998年的19.2倍(见图5、表3)。

目前我国花卉保护地类型主要有包括节能日光温室在内的温室、大(中、小)棚、遮荫棚。从2005年开始,节能日光温室的增长幅度明显加大,到2013年已达1.7万公顷,年均增长69.5%。大(中、小)棚、遮荫棚的增幅也较大,尤其是在广东、云南、福建等适宜利用大(中、小)棚、遮荫棚等设施生产的省区种植面积增长尤其快速。1998年到2013年,我国大(中、小)棚、遮荫棚面积年均增幅分别达到30.2%和23.1%。花卉保护地栽培设施面积的不断增大,说明消费者对花卉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花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和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

从业人员不断增加

随着花卉业的发展,我国花卉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加,其中2005年增长幅度******,达440万人(图6、表4),是1998年的4.3倍。到2013年,我国花卉从业人员已达55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3万人,花农183.4万人,分别是1998年的5.4倍、9.9倍和5.7倍。花卉专业技术人员的大幅上升,极大地提升了我国花卉产品的产品质量和种植技术水平。而众多花农的不断涌现,则说明我国花卉产业确实是一项富民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营实体逐渐壮大

30年来,随着我国花卉产业规模的扩大,花卉市场不断发展,涌现出了以福建漳州花卉交易中心为代表的主营盆花市场,以广东陈村花卉世界为代表的主营盆花绿植市场,以江苏常州夏溪花木市场、浙江萧山花木市场为代表的主营苗木市场,以及拍卖型的云南昆明花卉拍卖市场。从1998年以来的统计资料看,近16年来全国花卉市场数量由1583个增长到3533个,增加了2.2倍;每个花卉市场平均年花卉销售额由625.4万元增加到3645.9万元,增加了5.8倍。这也表明,我国花卉市场数量增长较慢,市场规模和效益增长相对较快(见图7、表5)。

在花卉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企业也逐渐涌现。这些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由于经济实力雄厚,花卉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好,具有较强的示范及辐射作用。从统计数据看,1998年我国花卉企业为67918个,比1999年高出3倍多,与近两年的花卉企业总数相近,只能作例外处理。1999年全国花卉企业总数21273个,其中种植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仅1470个。到2005年,全国花卉企业已达64908个,大中型企业8334个,分别是1999年的3.1倍和5.7倍。2013年,全国花卉企业总数和大中型企业已分别达到83338个和15403个,是1999年的3.9倍和10.5倍(见图8、表6)。花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花卉企业的快速增加,说明我国的花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透过数字反映的只是花卉业的一个侧面,并不能生动、全面地反映我国花卉业30年的恢复与发展历程。现实中的花卉业远比数字里的花卉业要来得鲜活与丰富多彩,特别是当你走到花卉主产区,看到花农们靠种花致富过上幸福生活,一个个种花大户在发展,一个个花卉企业在壮大,一拨拨花商前来求购,一个个外商前来考察投资,一批批花卉产品发往外地、境外的兴旺景象时,此时你眼里的花卉业会更加活色生香,令人振奋。看到这一切,谁还会否认中国花卉业的美好前景呢?

(本文转自中国花卉园艺)

上一篇新闻:【重磅】成都金品花卉种苗有限责任公司暨班纳利种业(成都)种苗繁育创新基地成立

下一篇新闻:花卉产业新常态:转型创新成重点

业务中心 BUSINESS CENTER